数据要素产业
顺应人工智能触发的新一轮变革趋势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深度学习算法等诸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它通过技术革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驱动力,通过创新生产、流通、服务的组织形式催化产业结构和产业格局不断迭代。我们应顺应人工智能所触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速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推进智能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配性,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首先,人工智能将为流通系统提供智能化数据决策支持和服务。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是完整的内需体系。人工智能促进消费提质扩容,从产业链条的全过程增加有效需求,培育潜在需求,优化需求结构,为经济增长增添智能动力。
人工智能赋权生产,降低企业和用户的相互搜寻成本,将提高生产制造系统的柔性化水平,形成具有自感应、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调适等功能的智能制造系统,以高效的智能化供应链满足市场需求。如人工智能的智能分析能精准洞察收入水平,知识图谱可精确把握收入结构,也能解读准确预测收入期望。根据人工智能在资本、技术、劳动的分配算法中的偏向性,建议加速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规避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分配的冲击,提升不同人群的收入获得感。
同时,人工智能为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加大智能型消费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智能型消费发展环境,培育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消费模式。人工智能将为流通系统提供智能化数据决策支持和服务,通过推进智慧平台、智慧支付与智慧物流三重体系的融合,实现信息流、资本流、实物流无缝对接,打造线上服务、线下体验、智慧物流深度融合的新流通模式,形成智慧化的流通业态结构与生态系统。
其次,人工智能的高性能算法在解决供需结构错配上将大有作为。
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需着力打通创新链,补强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形成结构合理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人工智能的高性能算法将成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创新发动机。
人工智能以理念行动流形态渗透到创新链全过程,从创新过程的要素认知,到创新过程的协同管理,再到创新过程的评价反馈,人工智能技术以先动优势实现在创新链中的流动、转化和增值效应,为产业链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创新动能。目前,人工智能正在深度融入产业链的全生命周期,应加快构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各类感知技术与深度学习技术的商业性研发,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实现全产业链的智能制造,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智能连接,打造智能化数字经济系统。
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处理技术,为供应链提供智慧化产品和服务,人工智能在供应链端到端的不同环节中,智能化需求预测、智能化计划管理、智能化生产监管、智能化仓储物流等环境,能够提高供应链上下环节的智能化整合能力,打造高效协同的供应链体系。人工智能作为通用型智能技术引入到产品研发、产品制造、产品销售的整个价值链创造周期,乃至整个产业体系的价值链之中。价值链的数字化、立体化、网络化会催生智能化的价值链创造能力,最终形成全价值链智能生态模式。
再次,通过“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已渗透到各个产业领域。
在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匹配大数据成为市场主体决策的基本方式,使得资源配置机制朝着数据智能化方向演变,对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相对准确预判具有了某种程度的可能性,使人工智能成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创新引擎。
创新人工智能产业体系的供给侧改革,应在基础层侧重计算能力和数据资源公共平台的搭建,在技术层侧重前沿核心技术的研发,在应用层侧重各类场景中的具体运用,在保障层侧重法律法规和伦理安全等规范标准的制定,可共同护航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
物联网是供需结构智能化的核心,通过“万物互联”,人工智能渗透进各个产业领域智能制造、智能商业、智能物流、智能医疗、智能金融等,以数据连接世界,最终实现对以供需结构为核心的资源配置的智能化调节。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为全产业链赋权,打造新生产、新分配、新流通、新消费,以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智慧化,疏通国民经济运行的“经络”,协调好国内生产与国际生产,联通好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利用好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推动构建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作者:邓依晴,系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