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AI社区

数据要素产业

人工智能(AI)真的会带来大规模失业吗?

前言

前言任何技术的“跨越式”进步都会对社会带来巨变,而对未来工业革命的终极定义还未可知,当然“AI”也有可能。

任何技术的“跨越式”进步都会对社会带来巨变:蒸汽机带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带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应该还未有终极定义,我们正处于这个过程中。“半导体”的发现,带动了电子技术革命,然后计算机的发明基本让人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核能(裂变/聚变)的利用等等新技术,都有可能成为与“蒸汽机”、“电力”具有同等“历史地位”的候选项。

当然“AI”也有可能。

技术的发展,必然会“改造”一部分行业,也会“消灭”一部分行业,但更重要的是:会“创造”大量的新行业与就业机会。

先不说AI,看看仅10年来我们身边的变化:外卖、快递、滴滴司机、自媒体……

我们不能只去关注“电商消灭实体”、“O2O让人懒惰”,也要看到在这个过程创造的大量的新的就业机会。

当然,新的就业机会,不一定都是“消灭”的那部分行业的从业人员去补充的,能够适应变化的,或许会“焕发第二春”,如早期的淘宝小卖家做出来的,各路自媒体头部的玩家,网约车补贴大战早期入局的驾驶员;不能适应变化的,只能说:“XXX带来了大规模失业”。

回到AI的问题,先从自动控制说起。

我们知道工业自动化技术发展多年,技术水平已经相当高且“靠谱”,所以我们的生产线、发电厂、炼油厂等等支撑当前世界运转的核心工业才能有长足进步,也使得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变成了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

“自动控制“要发挥作用,“被控对象”的“可测性”非常重要,只有被控对象可观、可测,并能通过各种传感器、变送器转变为“电信号”,PID控制才有可能。正是因为被控对象的“精准可测”,火星车才能自己在火星“玩耍”,发电厂能全自动运行,工业流水线能自动化生产。

在这一切背后的“无名英雄”其实都是:传感器。

举个例子,感受下AI和传感器的关系。

过去我们开门用钥匙 ---> 有了RFID技术后,我们可以刷卡开门 ---> 指纹识别传感器成熟后,我们可以刷指纹开门 ---> 人脸识别技术成熟后,我们可以刷脸开门。

过去我们在停车场停车,工作人员给你写个小纸条,夹在雨刮片下面,同时还要在自己小本本上记录 ---> 有了RFID技术后,改成了发卡 ---> 车牌识别技术成熟后,直接抬杆入场 ---> 绑定了支付工具后,可以实现出场自动放行,无感支付。

过去我们进火车站,必须要人工验票、看身份证,来确定:票没问题,身份证与候车人 一致,为什么这个操作模式一直没有变化,直到人脸识别技术成熟?

过去技术上没有“传感器”可以做到“识别人”与身份证的一致性,因为人脸这种“被测对象不可测”,所以是不可能出现“自动化”的技术方案的。但“人脸识别技术”在深度学习技术推动的机器学习技术取得突破后,准确率已经达到“可信任”水平时,“人脸”这个“被测对象”现在具备了“可测性”,结合RFID的身份证芯片识别,车票的二维码/条形码识别,“人脸闸机”这种无人值守、全自动的“准入产品”才能横空出世(有点绕,没看懂多看两遍,仔细品)。

换个角度看问题,现在是不是对AI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可以这么说:随着AI技术的发展,只要突破“可信任”这个门槛的技术,都会成为“新的传感器”推动某一个领域自动化水平大幅发展。

所以,AI取得实质性突破的领域,必然会带来对应领域的从业人员失业问题,这个是工业革命的历史车轮向前推进的必然。

说到当下,呼叫中心、客服,可能是受冲击比较大的岗位,但是,现阶段还是有监督学习为主方向的,所以同时也创造了“标注师”这个岗位埃

AI这个方向大热应该是2012年的AlexNet 胜利开始的,但是,当下的大多数AI催生的技术,还远未达到传感器级别的“可信任”程度,也就是说,还未具备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可能,这个时候,一窝蜂的涌入,必然需要付出“前浪死在沙滩上”的代价。

Gartner 的 The Hype Cycle (成熟度曲线)算是具有大多数认同的行业分析报告,2019年的报告如下如(中英文都有):

总之,黎明前的黑夜有多长,也许还有很长。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知乎

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请联系原出处。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后台小编联系,平台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注明本公司原创内容,转载请与我们联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