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产业
房地产企业进军机器人产业,能玩得转么?
无论是成为变形金刚中的炫酷,还是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智能机器人带给了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无限畅想。而当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迎来第三次中兴后的快速发展以及来自政策利好和资本赋能和众多玩家的参与下,智能机器人的进化革命正在加速发生。我们过往所期待的这一集合了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的高科技产品,也或将会以更快的速度赋能社会各个行业,带来生产力的革新,走入寻常百姓家。
一、技术爆发+政策赋能,机器人领域迎来众多玩家
从现实来说,智能机器人并不是一个新鲜名词。其实早在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罗萨姆的机器人万能公司》中,就创造了机器人这个名词;而后在1939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家用机器人Elektro,在1945年达特茅斯会议上,马文·明斯基更是提出了机器人的基本定义提出了智能机器“能够创建周围环境的抽象模型,如果遇到问题,能够从抽象模型中寻找解决方法”的基本定义,1959年 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随后更是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公司,英格伯格更是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之父”。我国事实上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也开始机器人的研究,并且随着政策和需求助推,整体而言发展也是颇为迅速。
而当下,随着随着人工智能第三次中兴和利好政策赋能,机器人产业又一次迎来腾飞期。
从技术来说,机器人走向智能化,难点在于感知、认知和行为控制这三个方面。感知主要是基于视觉,听觉及各种传感器的信息处理;认知部分则负责更高层的语义处理,如推理,规划,记忆,学习等;行为控制部分专门对机器人的行为进行控制。而机器人高度智能化的则三大难题,则有可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第三次中兴而带来的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动作轨迹识别以及自我学习能力的飞速发展,为机器人产业的腾飞插上翅膀。
从政策利好来说,机器人产业早已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竞争高地,美、中、日、韩等国家都将其视为国家战略之一。在我国近年来就相继颁发了《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等纲领性文件,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诸多利好政策赋能。
而正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快速进步加上国家利好政策的赋能,为我国机器人产业进入新一轮爆发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以至于吸引了诸多嗅觉敏锐的玩家在近年来纷纷入局,这其中不仅有猎豹、美的、富士康、新松、大疆等科技企业,还更有房地产企业,诸如碧桂园也进入了机器人产业,准备抢占这一波机器人革命。
9月8日,佛山市顺德区与有宇宙第一房企之称的碧桂园集团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行签约仪式,宣布碧桂园机器人谷项目正式落地,碧桂园计划未来五年内在机器人领域投入至少800亿元,将机器人更广泛地运用到建筑业、社区服务、生活起居等各类场景当中。
二、房企进军机器人产业,其实也并不值得诧异
碧桂园进入机器人产业,初看之下的确令人有些诧异,毕竟在固有认知中,机器人这类高科技产品,玩家应该是高科技公司,与房企应该是牵扯不上多少瓜葛。核心疑问在于:房地产企业进军机器人产业,能玩得转么?但细想之下,其实碧桂园等房企进入机器人产业也并不值得意外或是诧异。
为什么这么说?其实房企进入机器人产业,既有内在需要,也有外在机遇,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这样四个层面来看。
1.房企危机意识趋势下的多元化转型
虽然从期中业绩来看,碧桂园、恒大、万科三大龙头房企合同销售总额已经突破万亿,在营收和净利润上也都分别录得良好成绩,持续引领行业发展,但在实现业绩高增长的同时,房企负债率攀升的现实以及国家调控政策的进一步趋严,危机感意识强烈的房企们其实都开始了多元化转型,以此分化风险。
此番碧桂园以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进军机器人产业,事实上只不过是碧桂园在此前物业、新零售、现代农业以及产城融合战略下的又一多元化新举措。其实不止碧桂园,此前恒大集团其实也开始瞄准科技和制造业,开始多元化探索,诸如其在前不久通过投资贾老板的FF公司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是其在科技领域的举措之一。
2.在机器人产业上,房企与众多科技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同一起跑线
从现实来说,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另一方面其更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而在这两个层面,从实际情况来看,房企碧桂园相对于绝大多数的科技企业而言,其实并未处于劣势,反而是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乃至还有所优势。
首先从技术层面来说,机器人产业首先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归根结底其实是落在了相关科技人才的竞争上。对于科技企业而言,可能其在技术积累上有着一定的先发优势,但综合来看,随着人工智能第三次中兴的时间并不长久,技术积累优势其实对于多数科技企业而言,也并未见得有多么强悍充沛。
而从机器人产业的人才储备和吸纳来看,以传统认知相反的是,碧桂园在机器人技术的人才储备实际并不弱,从碧桂园公布的数据来看,当下碧桂园旗下的博智林机器人已吸引了来自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的百余名博士和科研精英加盟,并且还计划在未来五年引进10000名全球顶级机器人专家及研究人员。而这一阵容和未来人才吸纳规划,实际上多数科技企业都不见得能比得上。
其次从资本层面来说,机器人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没有强力的资金支持,其实很难玩得转研投产的一系列流程。而在过去一年,其实我们更是看到多位机器人产业玩家因为资本不足而频频暴雷。据智东西报道,曾获得“中国机器人认证”001证书编号的棠宝机器人,其因受母公司棠棣信息影响,由于资金链断裂深陷倒闭风波。在此之外,还有小忆机器人、木爷机器人、远程视界机器人等多家公司,也深陷人事动荡。
而相对于这些缺乏资金的玩家而言,碧桂园在当下却拥有充沛的资金可以扶持研发需求,从相关数据来看,截至2018年上半年,碧桂园的现金及银行存款以及超过了1600亿,而在机器人产业上,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更是表示要在未来五年投入800亿,这样的大手笔,在彰显决心的同时也为碧桂园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解除了资金掣肘。
3.在机器人产业上,碧桂园更具需求驱动和场景落地优势
事实上,相对于科技企业进军机器人产业而言,其实碧桂园对机器人更具备需求驱动和场景落地优势。
从实际来说,房地产具备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的双重特征。作为宇宙第一大房企,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碧桂园员工数量已经超过18万。而在企业人力成本不断高企和人力劳动安全需要为核心的现实下,将建筑业送进“无人建造”时代无疑是值得劳动密集型企业尝试的方向。在此之前,事实上同样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富士康,早在2011的时候,加传出在未来要用“百万机器人”取代工厂内的产业大军。
另一方面,碧桂园相对于科技企业而言,其更具备机器人落地优势。作为一家全产业链覆盖的房地产企业,从其前披露的半年业绩公告,碧桂园已签约或已摘牌的国内项目数为1991个,对建筑机器人有巨大的潜在需求。此外,在碧桂园既有的物业、教育、社区零售、医疗、酒店等生活场景中,服务机器人也大有施展用处之处。可以说,碧桂园对机器人的内需其实是巨大的。
4.机器人的未来市场需求巨大
而从市场容量来说,机器人的未来前景广阔,将是一个数万亿级容量的市场。仅就当下国内市场而言,工业机器人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服务机器人需求潜力巨大,特种机器人应用场景显著扩展。
而市场调研机构IDC在2017年发布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机器人3.0新生态》白皮书数据更是显示:到2020年,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在医疗、零售批发、公共事业和交通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70亿美元;中国市场在未来十年更将成就机器人产业的万亿市场规模。其预计到2027年,智能机器人产业在中国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宏观经济层面,中国5-8%的GDP将由机器人拉动和促进。在此趋势下,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在此前更是大胆预计,“未来十年,翻译、记者、助理、保安、司机、销售、客服、交易员、会计、保姆,这些职业中90%的从业者将会被机器人取代。”
如此种种,显然有些人工智能威胁论的味道,但更是彰显了机器人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容量巨大的现实,而在这样的现实下,显然容得下多个玩家发展。这对于在内需已十分巨大的碧桂园而言,更拥有了外在扩展的机会。
三、科企房企齐努力,共同谱写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诗与远方
从现实来说,虽然中国机器人产业经过多年发展,自2013年起我国就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14年销量就达到5.7万台,同比增长56%,占全球销量的1/4。但中国机器人产业也与其他一些产业一样,同时也面临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零部件中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依赖进口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从而大而不强的困境。
解决这些困境,促进中国机器人产业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实现由大到强,显然是当下所有有志于进军机器人产业的中国玩家的共同任务和愿望。而在当下已经进入了机器人产业的诸多科企房企的规划目标中,我们就已看到了他们对于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和掌握核心技的渴望。
诸如在碧桂园计划在顺德未来几年打造的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机器人谷的规划中,我们就看到,碧桂园将机器人谷项目规划为了——由“机器人龙头企业总部为核心的总部基地组团;机器人全产业链生产基地的智能制造组团;依托知名科学家研究实验室和优秀人才培训基地的机器人学院及科研院校组团;搭建机器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机器人科研服务支撑平台组团;提供机器人众创空间、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李泽湘-博智林机器人创业园区”组成的五大组团,而这样的组团格局,也将其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和突破核心技术,赋能中小企业发展的野望显露无疑。
诚如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当时在签约现场所言:“我们期望与来自全世界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携手,打造世界一流的机器人研发基地,为国家智能制造做出我们的贡献。”
随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突破和中国科企房企的共同努力,我们在此也可大胆预期,当下中国机器人产业所面临的核心技术受限、大而不强的尴尬困境,在不远的将来,也将会与过往我国的许多产业一样,实现由弱到强在反超引领的新格局,谱写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诗与远方。
文|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