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AI社区

数据要素产业

机器人“湘军”在路上

12-08 01:26 TAG: 机器人 人工智能

机器人产业在我国历经了10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到现在涌现出一批例如新松、埃夫特、广州数控等知名企业十分不易。

从区域集中度来看,受技术、市场等多方面影响,我国机器人企业大多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及北京、山东等地,中西部地区再一次全面落后。

不过,受制造业转型需求影响,智能化终究都是大方向,中西部的重庆、湖北、湖南都在加快脚步,奋力追赶。

以湖南为例,智能相对论通过走访几家湖南本土机器人企业,了解了这些企业背后的一些故事。

机器人市场整体还处在培育期

2016年5月的一场车祸,让肖湘江断了8根骨头,在病床上足足趟了几个月,在亲身体验了长时间患者生活之后,孤独、不便等各种问题向他袭来,但作为湖南超能机器人的CEO,在那时他想的不是何时能够康复,而是为什么不做一款机器人,用来服务病人?

这一项目在他出院后马上就开始实施,目前产品已经在北京、广东等地完成落地,而超能机器人的业务更是已经覆盖安防、医疗、教育多个领域。

2015年至2018年,是我国机器人产业整体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呈现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同时行业内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

市场需求精准不足,“智能”产品变“低能”

像对于智能机器人产品已经出现质疑,表示很多产品不是“智能”而是“低能”。为何会出现这类感观,肖湘江认为“市场需求的精准度不足”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包括湖南在内,很多市场对于机器人产品的需求还不清楚,不知道自己真正需求怎样的产品,于是各种五花八门的东西都出来了,例如餐饮机器人、迎宾机器人等等”。

由此看来哗众取宠的产品确实能带来关注,但是对于行业本身没有什么价值,使得市场对于机器人产品的态度非常模糊,不过好在目前整体市场对于机器人产品还是持开放态度。

“量产化”困难是行业发展的结症

“现在找我们的用户很多,但大多都是小批量,2、3台,3、4台,每次针对不同用户功能都需要重新开发,这样做各类成本太高,所以不得不做出取舍”肖湘江说。

“量产化”是另一个困扰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特别是服务型机器人,“大量用户还处在观望期,他们所追求都是小批量、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这使得行业难以形成样板市场,又因为没有样板市场,用户对于产品没有购买欲,就形成了一个恶性闭环”。

之所以会出现这类问题,关键还是在于机器人产业虽然已经出现了较长时间,但其技术更新迭代很快,哪怕是同样的功能,在技术升级后说是两种产品也不为过。技术不成熟,使得即便有用户愿意体验,也不敢太过投入。

标准化是规范市场的必要条件

没有样板市场,所带来的问题也不仅仅只是难以实现量产,同时还将影响用户认知,例如之前被315点名的语音机器人,之前用户不知道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在被315曝光后,大家以为语音机器人都会收集用户信息,很多企业、产品都被一棍子打死。

“语音机器人的初衷并不是信息收集、也不是骚扰用户,它只不过是协助商家进行推广的一种手段”长沙逸尚智能科技CEO郭勇认为,逸尚正是一家提供智能语音机器人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正常的商业宣传其实是能被市场接受的,只不过被一些同行给玩坏了,如何将商业宣传与骚扰区分开,这就对产品本身提出了要求,比如我们的产品对于时间有严格限制,只会在工作时间打电话,包括午休在内的休息时间机器是不会工作的,并且限制了拨打次数,一星期内只会对同一号码打一次电话,另外,我们绝不会提供或帮助收集用户信息,这是底线。”

当被问到315之后对于公司有没有影响时,郭勇说到“影响肯定有,但不大,目前市场上还是守规矩的玩家多,但这也使得对行业标准的出台更为迫切,目前针对智能语音机器人的行业标准还没有。”

整体来看,大家都认为目前机器人行业还是一个在不断完善的行业,无论市场也好企业也好所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不过发展方向是明确的,同时也是必要的。

湖南发力机器人有“底子”

湖南打造机器人产业集群,相比沿海地区在先天条件方面不占优势,但湖南也有自己的底子,例如人才、传统制造业优势等等。

高校聚集,人才优势尽显

当聊到湖南发展机器人产业所具备的优势时,各个企业不约而同的提到了人才优势,“国防科大、中南大学等一批学校为行业培育了相当多的人才,特别是国防科大,在整个机器人领域都处于领先位置”湖南万为智能机器人研发总监明振介绍。

湖南万为智能机器人是一家以提供安防、运输机器人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和超能机器人等一批湖南本土机器人公司一样,其技术团队都是脱胎于国防科大。

像超能机器人CEO肖湘江,其本身便是原国防科大机器人与海洋技术交叉研究中心主任,更是中央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专业专家组成员。当然还有更多人才服务于各个公司的技术团队。

工业机器人技术溢出,发展服务机器人有基础

除了人才优势以外,传统制造业强大也说明湖南具有发展智能制造的基因,像中联、三一、南车等企业,其智能化水平已经处于领先,虽然他们更多的代表工业机器人,但这足以说明省内已经具备完善产业链。

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只是由于省内市场需求还没有完全释放,使得湖南还未能形成完整的生态闭环。

像超能、万为等一批企业,其团队虽然都在湖南,但是他们的市场多在广东、北京、浙江等地。

这也是湖南一批民营服务型机器人公司最大的动力所在,经济也好,新型市场也好在国内总是会经历一个由东向西的过程,先在沿海等地区成型,再向内部地区发展。

“需求总在,只是会晚来,但绝不会不来”整体而言企业对于湖南市场还是抱有乐观态度。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湖南省内的机器人企业已经接近500家,与一线地区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但整体增速保持了不错的势头,这也表示各个企业比较看好湖南的市场前景。

政策利好,打造行业大环境

当然仅是被动等待是不够的,为了行业发展湖南省内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像日前湖南就公布了《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指出到2021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智能机器人正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除政策外,还有像成立“湖南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等组织,来帮助企业实现资源共享,提升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例如各家企业都指出,无论政府还是联盟,对于自身企业在技术、资金、办公场地等多方面都有支持,对于他们这类民营企业而言这是非常必要的。

服务机器人未来可期

至于关于未来机器人市场的重点领域,超能、万为和逸尚一致认为肯定是在服务机器人领域。

相比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更加贴近生活,商业路径上服务机器人也更加灵活。而怎么能拿下服务机器人市场?肖湘江认为“只有能实现场景化的产品才会有出路。”

高频和量大是两个关键因素,目前市场像教育、家居、医疗、清洁等领域已经出现了机遇,儿童教育、扫地机器人等产品也出现了很多。不过,由于技术、创新、标准等方面的欠缺,消费普及度的不足,产品整体的应用情况还不够成熟。

像幼儿园晨检机器人是目前超能重点发力的领域,机器人协助幼儿园老师对儿童身体进行检查,使得这一过程极大的提升了效率及准确度,受到了市场一致好评,同时也满足高频、量大的特点。

除此之外,清洁机器人也被多次提及,无论是作用在室内的家庭清洁机器人,还是作用于室外的公共清扫机器人,像酷哇的无人清扫机器人已经陆续在长沙等地实现了商业化落地,样板市场的形成,将进一步带动行业破壁。

过去几年,在公共场景的服务机器人发展,虽然规模上比不上家用和医疗领域,但在增速上也算得上一骑绝尘,这表明服务机器人在公共场景的发展潜力还很巨大。

作为中国智造发展的重要一环,服务机器人的发展也得到了相关政策的扶持。工信部就曾在《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表示:到2020年,智能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公共服务机器人实现批量生产及应用,医疗康复、助老助残、消防救灾等机器人实现样机生产,完成技术与功能验证,实现20家以上应用示范。

湖南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鼓励并扶持一批这样的企业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以老带旧,实现产业全生态的建设。

小结

“湘军”一个带有厚重历史底蕴的词,从晚清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一批批“湘军”,一个个“湘人”,都在影响着中国的近代史。

虽然正统意义上的“湘军” 早已不在,但其精神被继承了下来传播到了不同领域,从以熊倪、刘璇、李小鹏等为代表的“体育湘军”,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文化湘军”,在工业领域,也有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南车等企业为代表的传统“制造湘军”。

现在,又一支“机器人湘军”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