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AI社区

数据要素产业

资本热情消退,AI四小龙之一的商汤科技如何求变?

经过2020年疫情的催化,人工智能的存在感被进一步放大,这也使得这一赛道上的不少玩家产生了冲击资本市场的欲望。

近日,据市场消息显示,商汤科技启动A+H两地上市,计划下半年交表。对此,商汤科技回应称:“不予置评。”

在业内,商汤科技与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被并称“AI四小龙”。事实上,除去商汤科技之外,其他三家早已有IPO动作。只是截至目前,据公开资料显示,依图、云从、旷视科技的IPO进展也是一波三折,处于停滞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AI经过去年的一波热潮之后,市场也在逐渐回归理性。去年,寒武纪作为国内“AI芯片”第一股上市时,坊间便有声音:其上市仅仅靠的是讲故事。

时至今日,AI这个赛道上也能很明显的感知到市场氛围已经按下了从昔日的热捧到逐渐回归理性的切换键。

那么,在这一背景下,商汤科技又能不能打破怪圈成为AI四小龙中首个登陆资本市场的玩家?

后来居上的“行业一哥”

据公开资料显示,商汤科技是一家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平台,能够政府与行业提供服务,业务涵盖智能手机、互联网娱乐、汽车、智慧城市、以及教育、医疗、零售、广告、金融、地产等多个行业的企业。

2014年,汤晓鸥以其多年的人工智能研究经验与其学生徐立一道,在IDG资本的鼎力支持下,创立了商汤科技,同时也依靠其学术的权威和深厚的人脉,迅速网罗了一大批专业人才,组建了竞争力极强的研究团队。

在商汤成立之初的2015年,商汤通过高准确率的人工智能算法,乘着智能手机普及的春风,获得了小米,oppo,华为等手机巨头的订单。商汤科技也是由于常年专注B2B业务,多年隐身幕后,默默无闻,但实际上商汤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早就通过智能手机的智能美颜、人脸解锁等功能走进了千家万户。

商汤科技虽然成立晚于旷视科技和依图科技,但发展相对更快,按IDC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国CV(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份额数据,商汤科技的市场占有率为“CV四小龙”之首。

从“赶集上市”到“纷纷折戟”,商汤科技拿什么破局?

在营收方面,商汤科技创立之后,曾一度获得了400%以上的连年增长,在2019年营收达到了50.6亿人民币,而同期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的营收分别仅为12.60亿、8.02亿、7.17亿。

凭借业绩的快速增长,商汤科技也颇受资本宠爱。截止2018年总共完成了九轮融资,总融资额达到了60亿美元,背后不乏IDG资本、万达集团、银湖资本、软银愿景基金等巨头的身影,在2020年7月融资后估值达到了100亿美元,在2021年1月完成的Pre—IPO轮融资达到了120亿美元。

但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到近几年其融资脚步的放缓,据悉有机构愿以现估值的70%出售股份都无人问津,可见投资者对于商汤能否上市还存有疑虑。事实上,这与其业务构成和市场对其前景的质疑不无关系。

各家打法剑走偏锋,但依旧是殊途同归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就存在包括“AI四小龙”在内的600余家AI公司在人脸识别这个单一市场中搏杀。显然单一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于是各家的公司都纷纷拓宽自身赛道,各自为战。

云从科技将发展方向定位在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依图科技转型“AI+算力”厂商,以软硬件相结合的形式对“AI”产品进行推广;旷视科技主要切入的是AIoT领域,专注于为不同的物联网提供个性化的软硬件解决方案。

虽然多样化的打法能够扩大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拓宽营收渠道,但不能否认的是,他们依然抢占的是同一批客户。而现阶段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仍然有限,各家公司仍有部分业务高度重合。也就是说即便是有剑走偏锋的打法,但依然是殊途同归。在人工智能被市场愈发强调的背景下,商汤科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未来或许只会更大。

同时还面临了一些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就拿人脸识别这一业务来讲,由于涉及个人隐私,备受关注,有关人脸识别服务的报道一直都挑拨着公众的敏感神经。据资料显示,天津、杭州、南京等多地已经开始立法严控人脸识别,强行拆除不必要的人脸识别设备。

3.15晚会也针对2353家企业偷偷安装上百万个摄像头来收集个人面部信息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政策和舆论双管齐下,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的应用场景或将受限。

此外,AI软件服务作为商汤科技的主要业务,由于高额的研发成本,其毛利率也并不高。据计划书显示,在2019年其毛利率为43%,而旷视同期达到了64.6%,依图为63.9%。

研发成本主要还是集中在人力成本上,据即沃研究院数据显示,在2018年有3-5年经验的AI从业人员的薪资就已经达到了3万元的平均水准。商汤科技上百人的研发队伍构建了自身技术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巨大的资金开支。

另外,针对政企客户的定制化服务也是商汤的重要业务支柱,但是定制化的业务不可避免的带来复用率低,利润也偏低的问题,并且付款周期长,资金链可能会承压。

安防领域就更不用说了,不论是商汤、旷视、云从、依图都有相关业务,还有传统的安防硬件巨头海康等手握先机。对于不同的人脸识别算法来说,就仅有识别成功率上有些许的差异,而硬件层面上商汤可能还不如海康成熟。综合之下,商汤若想在安防产品领域与海康威视竞争,就不得通过降价等方式,通过压缩自己的毛利来换取市场份额。

总体来说,商汤科技的业务构成复杂,而且由于目前AI应用的各个赛道都人满为患,业务集中且相互重合,毛利普遍偏低,都给商汤科技的上市蒙上了一层阴影。

资本热情消退,商汤科技如何求变?

数据显示,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迎来爆发期,经济规模超过1500亿元,预计到2025年,该产业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也就是说本身这个行业的发展规模是巨大的。

原则上来讲对于商汤科技这种本身隶属于人工智能赛道的玩家来讲,也是一种利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的单项技术独立发挥虽然目前应用最为广泛,不过发展前景却面临天花板,比如像人脸识别等。

未来,人工智能的市场将更加倾向于与5G、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混合现实(MR)、量子计算以及区块链等新一代高端技术相融合,为智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底层支撑。这也就意味着,像商汤科技、云从科技等玩家其实所面对的是一个有限的市场。

再回归到人工智能的浪潮上来看,虽然助推了AI企业的估值,但市场早已存在估值泡沫的论调。尽管商汤科技在2017年已经宣布全面盈利,亏损在业内来讲却是常态。

据招股书显示,2016年到2019年,旷视科技分别实现营收6780万元、3.13亿元、14.27亿元、9.49亿元。净利润分别亏损3.43亿元、7.59亿元、33.51亿元和52亿元。公开资料显示,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均处在亏损之中,这其中研发支出占据了大份额。

这也意味着,行业处于高投入烧钱的状态,虽说烧钱换市场的方式是很多行业需要面临的,但若要在未来5G、云计算、大数据等维度去开拓市场,就不得不面临一些家大业大的巨头打击。那么,要去获得更多市场的同时,又得继续维持这种烧钱换市场的方式,这也势必会对投资者的耐心带来更多挑战。

目前国内外的亚马逊、微软、谷歌与百度等人工智能巨头,不计投入,通过云+AI的模式,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AI服务,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积累了较多成果。前有硬件巨头转型智能制造,后有互联网巨头搭建云AI平台提供差异化AI服务的背景,这些都给专注于垂直赛道的“AI四小龙”以降维打击。

一方面要与巨头打价格战,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又要加大技术投入,对于商汤科技这类垂直领域的玩家来讲,未来又要如何吸引资本为其买单?市场究竟还会剩下多少热度?这些答案或都将在商汤科技真正上市时揭晓,但可以预知的是,在风口浪潮已退的背景下,AI四小龙的处境并不乐观,未来做好差异化战略仍将是重中之重。

文章来源:IPO捕手,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