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产业
人工智能“冷”思考 技术落地需深耕
随着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代表的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一轮的产业变革正在进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各行各业智能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智能化浪潮中,人工智能是核心驱动力,赋能人类生活、医疗、交通、安防和工业生产等多个领域。其中,安防是AI在中国最火热的领域,安防与我们的社会治安息息相关,同时它也关系到每个人的安全和法治。
2018年6月1日,首届“中新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在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举办,论坛以“深度视野,对话未来”为主题,汇聚了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优秀的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机构以及中国和新加坡代表,围绕着人工智能当前发展现状、机遇及最新技术与应用方案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值此之际,OFweek人工智能网编辑专访了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依图科技人工智能科学家吴双,就依图科技的AI技术在安防、医疗、金融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
依图——深耕技术落地的独角兽
依图科技是中国AI领域一个独角兽级别的公司,成立于2012年。据吴双介绍,依图科技不是一个单一技术的公司,依图科技覆盖了人工智能方面的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语音识别、还有硬件、人工智能芯片等不同的领域,这是技术上的覆盖。同时,从行业来看依图科技也覆盖了不同的行业。
当谈及依图科技的核心技术和竞争力产品时,吴双说:“依图科技作为一家人工智能创业公司,被行业人士熟知是因为我们能够将AI真正落地,我们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怎么把AI技术用到产品中去,而不是说追求发表论文的数量。2012年的时候,AI还没有热起来,我们就选择要去做人脸识别。现在我们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做到世界领先水平,去年我们拿到了美国举办的一个叫人脸识别挑战赛的第一名,而且这个赛制评判标准是国际上人脸识别领域的金标准,是所有的安防厂家都会考虑的标准。此外,我们的自然语言处理、云识别技术在业界也都处于领先的水平,我们着力于把这些技术应用到了产品中,而不是单一强调技术多厉害。”
人工智能从2016年逐渐火起来到现在,整个产业已经走过了概念热炒、盲目跟风的阶段,现在如何让技术落地应用是整个行业都需要冷静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AI发展——小公司大优势
人工智能作为科技行业的热门领域,很多国内外的大企业都在研发,比如亚马逊、微软、谷歌、百度。与小公司相比,这些大企业具备无可匹敌的人力、财力、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但是,就AI的发展特点来看,吴双认为小的创业公司也有大公司没有的大优势。
他认为,技术并不能成为一个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我们有一个非常强的观点,就是算法必要,但不充分。一个人工智能的算法要应用到公司核心竞争产品的话,它其实是受到算法、工程、产品这三个因素共同影响的。我们依图的系统有多集群的互动,所有的这些事情在工程上有非常强的挑战性。因为工程决定了算法落地的结果。只有这三个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做好一个产品。这个时候它们怎么结合起来又是另外一个问题,因为做算法的会讨论算法的性能,它的召回率,它的精确度,它的速度。但是做工程考虑的是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延时。双方会用完全不同的指标来衡量系统,这个时候就需要两个团队能够非常好的沟通。等产品团队进来之后,考虑的又是完全不一样的指标,产品考虑的是用户体验和功能的实际价值。当三方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大家会发现这个沟通的链条变得越来越长。很多人工智能大公司里都会存在这种团队沟通的困难。”
吴双接着说:“我们会觉得这正好是一个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优势所在,因为相对一个大公司,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具有非常高效率跨团队的沟通和不停学习的能力,此时反而觉得算法的学习能力其实不如团队本身的学习能力重要。”
反直觉——AI是大数据的基础
据吴双介绍,人脸识别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技术,但是它的应用又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形态,这些形态是需要不同角色的团队来发掘的。例如,在两个月前的数字中国的大会上,依图科技就把人脸识别的技术用在了整个福州市,游客一下火车就会收到“欢迎来到福州”的通知,到了酒店直接可以人脸入住,还可以去无人店购买东西,去到会场也不用再刷卡,门可以自动打开,所有的技术都是应用在场景之下,这些场景都是由技术发掘出来的。
此外,依图科技做的一个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已经在国内大概30家三甲医院使用。依图科技整个医疗产品线,大概有六款产品,有基于图像做的X光、CT、超声波等等,也有基于文本做的病历处理等。
至于这其中的技术处理原理,吴双也做了详细介绍:“首先一个行业要信息化,就得把这个行业所用到的信息存到电脑里。其次,如果这些信息只是存在电脑里面,没能非常有效地处理它,就没办法被很好的使用。所以这个信息要数据化。只有这两个满足了之后,算法才可以发挥作用,才进入到人工智能的下一个阶段——算法信息化。”
吴双还举了一个例子,他说:“例如电子病历,每天医生在里面输入那么多文字。这些文字其实是写给人看的,不是给电脑看的,是大段的文本,这个时候让电脑对它进行使用,做一个诊断是很难的。我们做了一个什么事情呢?我们把文本变成结构化的数据,这个是简单的,非常直接的一个自然语言处理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从信息化到数据化的转变。只有把数据转换成了电脑非常容易理解和处理的信息之后,再做一个简单的分类器就非常容易了。所以学过机器学习的人就知道我们这个数据已经非常好用了,直接开始做模型的优化,就可以得到结果。”
“医疗大数据的基础其实是人工智能,而不是反过来的。没有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是没法儿做的,而不是说有了医疗大数据之后人工智能才可以做,这个逻辑是非常反直觉的。但是一旦做了这个事情,就会发现原来是这样的,这是我们一个非常强的观点。”吴双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关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吴双说,人工智能落地是需要深耕去做的,不是大家拿着一个计算机冲进一个行业,瞬间革命。联想集团副总裁、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徐飞玉也说:“中国AI的发展碰到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从天时来讲我们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进入到智能互联网的时代,从地利来讲我们有很多人好的工智能企业,人和的话,我们有很多聪明的人才。而且国家去年7月20号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规划,要求从中小学开始就要有人工智能的课程。”希望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大环境下,人工智能领域所有的企业都可以深耕技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