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AI社区

数据要素产业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AI领导者吗?

12-06 09:07 TAG: 中国 已经 成为 全球 领导者

小佛爷说

二十年前,中国和美国在AI研究方面相差巨大。可是二十年来,中国飞快地发展,迅速赶上美国。从研究角度来讲,中国已经成为AI成果发布和专利方面的全球领导者。照这个趋势,中国也即将在语音和图像识别应用等AI辅助商业方面走到领先位置。中国AI发展为何如此迅速?未来限制中国AI发展的又有哪些因素?

中国在AI上取得的成就是引人瞩目的。在全球AI领域,中国的学术论文占比从1997年的4.26%(1086篇)激增至2017年的27.68%(37343篇),超过了其他所有国家,包括之前一直居于首位的美国。中国的AI专利数量也一直多于其他国家。截至2019年3月,中国AI企业数量达到1189家,仅次于美国(活跃AI公司超过2000家)。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AI企业更专注于语音(如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和影像(如图像识别、视频识别)。

这个成绩虽然十分可观,但不一定能够转化为AI创新方面的强大优势和在全球AI产业中领导力地位的提升。很奇怪,让中国迅速发展的要素可能也会给中国未来的AI发展带来难题,现在已经接近创新边界。为了解释其原因,我们结合早期研究,对15家不同类型的AI相关组织(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和政府机关)开展了实地访问,并运用解释产业竞争力发展变化的赶超周期(catch-up cycle)理论进行分析。

中国如何迎头赶上

仅仅二十年时间,中国是如何赶超其他关注AI领域时间更长的国家、建立起世界领先的AI研究基础设施的?

“赶超周期”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赶超周期理论表明,在特定情况下,技术、市场状况和政策环境方面的变化会让行业后进者和先入者在实质上处于平等的地位。根据该理论,这些方面的变化会迅速削弱在位公司的优势,为后进者提供机会例如,安卓智能手机的技术变革削弱了当时的市场领导者诺基亚的优势,让三星和华为等迅速发展的企业取而代之。这套理论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后进者取代在位公司的时机和原因。

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这套理论确定了几个重要因素:AI研究的性质决定了AI领域领导者不一定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中国巨大的市场十分有利于发展AI;中国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AI相关的投资和运用。

AI方面的研究不一定带来持久的优势。AI在多个方面不同于其他技术。尽管研究推动该领域发展,但研究通常是公开共享的,专利研究产出的重要性较低,而且改进往往源于用户产生数据、公司根据数据洞察升级产品的良性循环。

AI不同于计算机硬件和药品开发,AI是开源的。在知识和技术方面,AI领域的很多必不可少的算法都已经是公共知识,可以从发表的论文和会议文献中获龋“目前每个人都以发布AI研究成果为荣,”专攻AI算法和AI芯片的初创公司NISE Intelligent Technology的一位管理者告诉我们,“总体而言,这个行业里只要你发表了论文,其他人就不难弄清楚你的代码,他们也可以用。”

AI的开源性质对于后进者赶超先入者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可以让后进者在短时间内弥合与前者的知识差距。

AI不同于传统行业的第二点是创新产生利润的环节。简单地说,AI研究中数据和人才比专利更重要。在医药和移动通信等传统行业,专利对于确保公司地位、保护利润流起着重要的作用。而AI的开源性质则决定了AI公司的竞争优势通常取决于能否比其他公司更快地聚合大数据库并提出特定领域的知识或应用方式。

因此,AI时代有两大重要资产:一是数据,二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人才。中国的这两种资源都很充足。中国人口众多,在产生和利用大量数据方面具有优势,而且数十年来推广技术和工程,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计算机科学和工程专业人才。

最后一点,我们现在开发的只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弱AI”,需要依靠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用户产生的数据实现改进。举例来说,AI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进行调整。首先制造产品(如语音识别),然后吸引许多用户来使用、产生数据,最后运用机器学习根据数据改进产品。产品在这个良性循环里得以升级。

中国生机勃勃的市场善于接受这样的AI新产品,而且中国企业能够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将AI产品及服务推向市场,中国消费者也能很快接受这类产品及服务。如此一来,AI技术和产品得以在环境支持下迅速发展。

中国市场有利于AI产品的应用和改进。大数据对于AI创新至关重要,不难看出,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对AI的迅速发展起到了何种程度的辅助作用。中国企业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利用这个市场建立大型数据库。例如滴滴,相当于中国的优步,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拼车公司。滴滴CEO柳青说,滴滴每天处理的数据量超过70TB,规划路线90亿次,每秒钟就有一千次约车请求。

中国巨大的市场不仅在大数据方面有优势,还为公司提供了强烈的经济刺激,促使其解决技术难题。例如芯片组一直是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简称ICT)行业的弱项,但前不久中国企业取得了重大进展,缩小了AI芯片组方面的差距。世界最大的ICT企业之一中兴的一位高管告诉我们,“中国AI芯片的发展很快……只要有了市场,企业就有动力(开发AI芯片)。”中国巨大的市场为ICT行业带来极大的规模经济效益,用于推进这方面技术发展的投资很快就能获得回报。

除了规模,中国市场还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而且变化很快。这种现状提供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机会,令初创企业和在位公司都能在不同的市场区块迅速探索不同的AI应用方式。早期研究表明,这样的市场动态通常有助于市场后进者迎头赶上,催生新产品和新企业。

中国有强有力的AI发展政策。近年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推进AI发展的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等。这些政策向创业者、投资者乃至研究者等AI领域的利益相关各方发出明确的信号:AI领域有政府支持,值得投资。

目前的挑战和未来前景

很多迹象表明,现在中国在AI技术发展和市场应用方面居于全球领先地位。新兴的AI行业独特的技术、市场和政策环境,令中国企业有机会迅速赶超原本的全球领导者。

不过,中国虽然可能会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迎头赶上,但令其迅速赶超的要素在将来也可能限制其发展。

例如,AI的开源特性和迅速跟风的好处,使得中国公司缺乏投资发展核心AI技术的动力。西方发达国家持有AI专利的主要是私营企业,而中国的AI专利主要在大学和研究机构,其中大部分由政府所有或赞助。然而中国的产学合作较弱,而且技术转让依然受到限制。总体来讲,虽然中国的总体AI研究成果数量(如科研成果发表、专利等)迅速增长,但缺乏真正的原创和突破性的创新技术。

此外,中国难以预测的商业环境,加上AI产品的巨大市场和中国消费者对AI产品的热情,令企业和投资者热衷于能挣快钱的应用型AI研究,而非能够产生长远影响的基础研究。许多研究者已经指出,中国的研究文化在更基本的层面尚有许多有待改善之处。

政策方面,事实证明宽松的监管环境是双刃剑。虽然有一些大胆的公司利用这种环境积极将各种AI应用推向市场,但其他公司屡屡受挫,因为政策高度不确定,不知道业务能否获得批准。开发医疗设备的苏州蓝珀医疗科技公司总裁说,因为政策不确定,他的公司决定不触及任何可能落入灰色地带的数据(如将个人健康数据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我们目前认为,如果没有必要动这种数据,我们就不会动。……但如果不动用这部分数据,一大部分(数据的)价值就无法得到发挥。所以从公司的视角来看,我们希望政府能尽快制定明确的政策。”

如今全球商业和技术环境都面临着政策不确定性,包括中美贸易战和加剧的知识产权冲突、去全球化运动、逐渐升级的贸易保护主义等等。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中国的AI发展,但对中国AI创新速度和方向的长期影响尚不得而知。与此同时,虽然政策不确定,但美国和中国在AI领域的竞争还将持续到未来的许多年。

关键词:AI

李代天、童文锋、肖延高|文

李代天是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在意大利米兰博科尼大学获得工商管理学博士学位。童文锋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利兹商学院战略及创业学教授,研究企业如何构建内部组织和外部关系以利用技术、地理和数字空间的商业机会。肖延高是中国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教授。

朔间|译 周强|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