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产业
新一代AI长啥样?李德毅院士:能自主提扩充软硬件需求
“到2050年最浪漫的事,也许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和人类一起与时俱进,一起学习成长,解释、解决新的问题,今天的手机以后将变成可交互、会学习、自成长、个性化的个人代理。”
近日,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最高荣誉、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十周年颁奖盛典暨2020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北京和苏州同期举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李德毅在主题演讲《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中如是说。
李德毅首先抛出几个连串问题:传统人工智能有什么技术表征呢?新一代有什么表征?中间的分界点在哪里?如果对这些问题不认真地思考,整体用信息化代替人工智能,就显得太粗放。
新一代人工智能如何从传统人工智能中脱颖而出?李德毅认为,分界点可以定在机器学习之后的深度学习事件上,由于人类围棋高手被机器打败,引起全世界一片哗然。
“传统人工智能是什么?是一种计算机智能,凡是在计算机上玩智能的(算法、大数据等等),那都是玩的计算机,不算新一代,而是传统智能。”李德毅说,算力是计算机本来就应该干的事情,算法是人力工程师应该干的事情,数据就是应用,我们不能满足于算力、算法、数据起最大作用,要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
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什么?李德毅的答案是:未来会学习、智编程的人工智能。
李德毅回顾了人类三次认知革命。第一次是五千年前人类发明了语言,尤其是发明了文字。所有生物能有自己文字的只有人类,文字是脱离生命体智能,可以把知识,文化承载下来;500年前人类科学技术革命大发展,认识客观事件,发明了蒸汽、电气等等,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的体能、解放人的体力;100年前开始认识生命科学,发明人工智能来延续人的智力。
“一个什么软件都没有的机器不可能学习,后天怎么学?人类的智能和其他生物相比,如果没有后天的学习是不高明多少的。”李德毅说。
对此,李德毅认为,智能是学习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又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解决问题是学习的目的,不能用一台机器总是做它原来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希望解决它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这才是人类要追求的。
李德毅说,我们不但要类脑,还要类人,还有躯体的智能。能在物理装置上重现人类智能,受脑科学和认知科学启发新一代人工智能架构,就是了解新一代人工智能“四梁八柱”,才是人工智能科技工作者追求的方向。
他解释,利用类脑人类发明了飞机,反过来用空气动力学解释了鸟的滑翔;利用类脑人类发明了计算机,反过来用计算智能解释了人脑部分智能。
“机器人需要依赖自身软硬件和外部变化的环境,通过交互学习和记忆实现自编程自成长。机器人也许无法改变自身研发或者基础软件,如同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基因一样,但可以通过自编程扩充自己能力,也可以通过交互提出扩充硬件或者基础软件的要求,让它的主人配合它更好地增长才干、适应环境增长。”李德毅说。
他认为,传统人工智能是计算机智能,是封闭型人工智能;新一代人工智能则是开放性人工智能。传统人工智能强调算力算法和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则是交互学习和记忆;传统人工智能解决的是确定性问题,新一代人工智能解决的是不确定性问题。
【记者】郜小平
【作者】 郜小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